随着水运日趋发达,为保障水运安全,由专业航评公司编制通航安全保障方案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建设单位咨询,作为专业航评机构,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能开展通航安全保障方案的编制公司,方能确保方案质量和保障后期安全,基于此,华咨交通进行阐述如下:
一、航道工程知识
1.航道规划与设计:了解航道等级划分标准,如内河航道是如何根据通航船舶吨位、尺度等来确定为 Ⅰ 级 - Ⅶ 级航道的。例如,Ⅰ 级航道可通航 3000 吨级以上船舶,航评人员要清楚不同等级航道的水深、宽度、弯曲半径等规划要求,以便准确评估施工区域航道的现状是否符合相应等级标准。熟悉航道整治技术,包括疏浚、炸礁、筑坝等工程措施的原理和适用情况。在编制方案时,如果施工涉及航道整治,能够合理规划整治范围、深度和方式,同时考虑对通航安全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2.航道测量与制图:掌握航道测量方法,如使用全站仪、GPS - RTK(实时动态定位系统)测量航道地形、水深,以及利用测深仪获取水下地形数据。这些测量数据是绘制航道图的基础,也是评估航道障碍物(如沉船、礁石)位置和大小的关键。具备航道制图技能,能够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精确的航道图,包括标注航道边界、水深等深线、助航标志位置、施工区域范围等信息。同时,能在图上分析航道的弯曲程度、宽窄变化等特征,为船舶航行安全评估提供直观的依据。
二、航海技术知识
1.船舶操纵性:了解不同类型船舶(如货船、客船、拖轮、工程船等)的操纵性能,包括船舶的旋回性能(如旋回直径、进距、横距等参数)、冲程(停车冲程、倒车冲程)。这对于评估施工船舶在施工区域附近与过往船舶会遇时的避让能力,以及在不同水流、风向条件下的操纵难度非常重要。熟悉船舶在各种航道条件下(如狭窄航道、弯曲航道、浅水区等)的航行特点和操纵要点。例如,在浅水区船舶会出现下沉和纵倾现象,航评人员要能据此分析施工船舶在类似区域作业的安全风险,并提出合理的航行建议,如控制航速、调整船舶吃水等。
2.航海仪器与通信设备:掌握船舶常用航海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全球定位系统(GPS)、自动舵、电罗经等。在方案中可以要求施工船舶配备适当的航海仪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以提高船舶航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熟悉船舶通信设备,如甚高频通信设备(VHF)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操作和通信规则。能够在方案中规定施工船舶和过往船舶之间的通信频率、联络方式和信息内容,加强船舶间的沟通,减少碰撞风险。
三、水文气象知识
1.水文学:深入理解水位变化规律,包括受潮汐、降水、上游来水等因素影响的水位涨落情况。例如,沅水在雨季和旱季水位变化明显,航评人员要能分析这种水位变化对施工船舶停靠、航道水深和船舶通航能力的影响,合理确定施工水位和船舶吃水限制。掌握流量和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沅水不同河段的流量流速数据,评估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阻力变化、操纵难度以及施工设备(如水下基础施工的定位精度)受水流影响的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如在流速较大区域设置船舶减速标志等。
2.气象学:熟悉风向、风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例如,了解强风天气下船舶的受风面积与风压力的关系,能够根据风向风速预报,在方案中规定施工船舶在不同风力等级下的作业限制和避风措施。掌握能见度变化(如雾、霾等天气)对船舶瞭望和航行安全的影响。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能够制定特殊的船舶航行规则,如要求船舶开启雾灯、降低航速、加强瞭望等,确保通航安全。
四、安全工程知识
1.风险评估与管理:掌握风险识别方法,能够从施工设备、船舶航行、水文气象、周边环境等多个方面找出可能对通航安全造成威胁的风险因素。例如,识别施工过程中大型设备倾倒、船舶燃油泄漏等潜在风险。熟悉风险分析和评价技术,如采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对风险进行分级,为制定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措施提供依据。
2.安全法规与标准: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通航安全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确保编制的通航安全保障方案符合法律要求,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掌握内河通航安全标准,如船舶信号标志标准、船舶航行安全标准、施工安全标准等。在方案中按照这些标准来规定施工船舶的信号显示、设备配备、作业程序等,使施工过程符合安全规范。
五、交通工程知识
1.船舶交通流理论:了解船舶交通流的基本特征,包括船舶流量、航速分布、交通密度等参数的统计和分析方法。通过对沅水航道船舶交通流量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施工期间船舶交通流的变化趋势,为合理设置施工警戒区、安排船舶避让路线等提供数据支持。掌握船舶交通流模型,如排队论模型、跟驰模型等,用于模拟船舶在施工区域附近的航行行为和交通拥堵情况。根据模拟结果,优化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如调整船舶通行时间间隔、设置交通疏导标志等。
2.交通组织与管理:熟悉船舶交通组织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施工区域的航道条件、船舶交通特点和施工要求,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例如,对施工船舶和过往船舶进行分道航行、单向通航等交通管制措施,确保船舶有序通过施工区域。具备交通管理设施(如航标、信号灯、水上交通管制站等)的规划和设置能力。在方案中合理布置这些设施,引导船舶安全航行,提高施工区域的通航效率和安全性。
六、计算机与模拟技术技能
1.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能够使用 GIS 软件对航道地理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例如,将航道地形、水深、助航标志等数据集成到 GIS 平台上,直观地展示航道的空间特征。通过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用于确定施工区域对周边航道的影响范围)、叠加分析(用于综合考虑航道、船舶交通和施工区域的相互关系),为通航安全保障方案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2.船舶操纵模拟软件使用:熟练掌握船舶操纵模拟软件,利用这些软件模拟船舶在不同水文气象条件、航道环境和船舶交通情况下的航行轨迹和操纵性能。通过模拟分析施工船舶与过往船舶的会遇情况、碰撞风险等,验证通航安全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如船舶避让路线的合理性、警戒区设置的科学性等。
七、沟通与协调技能
1.与相关部门沟通:能够与海事管理机构、航道管理部门、港口运营单位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这些部门的管理要求和政策法规,及时获取航道维护计划、船舶交通管制信息等相关资料。同时,向这些部门汇报通航安全保障方案的编制进展和主要内容,征求意见并争取支持。
2.与施工单位协调:与施工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设备和材料运输需求等信息。将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与施工计划相结合,在确保通航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同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进行通航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遵守通航规则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