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制通航论证报告时,河南通航评价公司需要对收集到的大量基础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以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一、资料分类
1.按资料类型分类
- 航道资料:包括航道的等级、尺度(宽度、水深、弯曲半径等)、水文情况(水位变化、流速、流量等)、航道设施(助航标志、锚地等)。这些资料主要用于分析航道本身的通航能力和条件。
- 桥梁资料:如桥梁的位置、跨径、桥墩布置、梁底高程、设计通航水位、桥梁结构形式等。这部分资料是评估桥梁对航道通航影响的关键。
- 船舶资料:船舶的类型(客船、货船、拖船等)、尺度(船长、船宽、吃水等)、航行参数(航速、航行习惯等)以及船舶流量等数据,对于分析桥梁建设后船舶的通航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 环境资料:周边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和社会环境(港口分布、城镇规划等),这些因素会间接影响通航情况。
2. 按数据来源分类
- 官方文件数据:如交通运输部门、水利部门、规划部门等提供的航道规划文件、水文统计数据等。这些数据通常具有权威性,可作为分析的重要依据。
- 实地勘察数据:包括在河道现场测量的航道实际尺度、水流速度、桥梁位置等数据。这类数据是对实际情况的直观反映,能够补充和验证官方文件数据。
- 历史文献数据:从图书馆、档案馆等渠道获取的航道历史变迁、以往通航事故记录等资料。这些数据有助于分析通航的历史问题和潜在风险。
二、分析方法
1. 数据对比分析
- 将实地勘察数据与官方文件数据进行对比。例如,比较实测的航道水深和规划文件中的标准水深,如果发现实测水深小于规划水深,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可能是泥沙淤积等情况导致,这会对通航产生不利影响。
- 对比船舶实际尺度和桥梁设计通航净空尺度。如果船舶的最大高度接近或超过桥梁的通航净空高度,就存在船舶碰撞桥梁的风险,需要在报告中重点提及并提出解决方案。
2. 趋势分析
- 对于水文数据,如水位变化和流量变化,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观察水位在不同季节、年份的变化趋势,预测在桥梁建设后的水位变化对通航的影响。例如,如果某航道的水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桥梁的设计通航水位是基于以往较高水位确定的,那么就需要考虑船舶通航可能受到的限制。
- 分析船舶流量的变化趋势。如果船舶流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航道的通航需求在增加,在评估桥梁建设对通航的影响时,要更加注重通航效率的保障。
3. 风险分析
- 结合桥梁资料和船舶资料,分析船舶碰撞桥梁的风险。考虑桥梁桥墩的位置、船舶的航行路线和航速等因素。例如,桥墩位于航道中央且船舶流量较大的区域,船舶碰撞桥墩的风险就较高。
- 分析航道因桥梁建设而发生淤积或冲刷的风险。根据水流情况和桥梁桥墩的布置,评估是否会改变水流形态,从而导致航道局部淤积或冲刷。如果发生淤积,会减小航道水深,影响船舶通航;如果发生冲刷,可能会危及桥梁基础安全。
4. 综合分析
- 将航道条件、桥梁设计、船舶通航需求和环境因素等综合起来,评估桥梁建设对通航的总体影响。例如,在考虑桥梁跨径是否满足通航要求时,不仅要分析航道的通航尺度和船舶尺度,还要结合周边的港口分布和船舶航行习惯。如果港口位于桥梁一侧,船舶需要频繁转弯进出港口,那么桥梁的跨径和桥墩布置就需要充分考虑船舶的转弯半径。
三、整理方式
1. 数据表格化
- 将航道尺度、船舶参数、桥梁设计参数等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例如,制作一个航道水深变化表格,列出不同年份、不同位置的实测水深和规划水深,这样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变化情况,便于在报告中引用和比较。
2. 图形化展示
- 利用专业绘图软件,绘制航道平面示意图、桥梁与航道的位置关系图、水位变化曲线等图形。例如,绘制一张航道平面示意图,标注出航道的边界、桥梁的位置、助航标志的位置等信息,能够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航道和桥梁的空间布局。
3. 文字描述系统化
- 在报告中,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如先描述航道现状,再分析桥梁建设对通航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对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的文字描述。在描述过程中,要准确引用数据和图表,使文字内容与数据展示相互呼应。例如,在描述船舶碰撞风险时,可以这样写:“根据实测船舶流量和航速数据(见表X),结合桥梁桥墩的位置(见图X),分析得出船舶碰撞桥梁的风险等级为XX。”
通过以上系统的分析和整理方法,河南通航评价公司能够更好地利用收集到的基础资料,编制出高质量的河南通航论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