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咨航评工程师团队专注服务河南省航道项目通航条件影响评价,为包括桥梁、电缆、码头等在内的大量项目开展通航评价,以下就河南省航道实现通江达海提出华咨航评工程师的思考,总体来说,河南省港口内河货物吞吐量、港口内河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河南远低于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省。这也说明,河南内河航运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一定的短板:一是河道总里程长,但适合通航的河道少。河南省水运资源相对丰富,境内河流共有493条,分属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河道总里程26245公里,其中干流长度7250公里,支流长度18995公里。重要的河流水系有黄河、淮河、汉江3条。从现状看,河南航运主要集中在淮河干支流、汉江支流唐白河,从东南方位出省,勾连长江流域,抵达沿海地区。唐白河航道目前正在建设中,淮河航运已形成初步规模。而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泥沙淤积、河势游荡等制约着黄河下游生态航道建设,短期内黄河下游复航难以实现;海河水系如今的航运功能基本丧失。二是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河南内河航道里程短、等级低,截止2020年底,河南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725公里,四级航道583公里,仅占比34%。淮河、沙颍河航道能够实现通江达海,但触达的内陆腹地范围小,经济辐射范围相对有限。同时港口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集疏运能力较差,枢纽功能不强,与铁路、公路衔接不顺畅。运输结构不合理,水运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中的占比很低,对于经济发展支撑相对有限。三是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建设不足。河南省级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市级航运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尚未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各市、县作为推动航运发展的主体,在航运设施建设、港口功能定位等方面统筹不够,存在同质化竞争情况;部门间、市县间、上下游协同机制不健全,航运时效性得不到保证。四是投资力度小、建设资金筹措难。河南省 用于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县配套为辅。 银行贷款、国债资金,及企业投资等融资方式尚难实施。 长期以来资金的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内河航运的发展。而且, 河南省航运工程大部分建在经济欠发达的市县, 建设资金筹措央补 、省补约占70%, 市县财政配套约占30%。 项目推进中市县配套资金到位率不足10%,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 影响了内河水运发展速度和质量。五是航运水量受季节影响大。河南地处长江、黄河中下游,区域雨水不丰沛,枯水期补水困难。尤其是淮河水系的年净流量600多亿立方米,夏季水量冬季水量少,冬季水量少影响航运。可推进“引江济淮” 工程“落地”河南,真正补给河南航运水量,解决航运水量不稳定的短板。
《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港口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含集装箱30万标箱);到2035年,规划航道通航里程达到3200公里以上,形成布局合理、保障有力、量能匹配的港口体系,港口吞吐量达到3亿吨(含集装箱150万标箱以上)。河南内河航道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核多极”多式联运枢纽体系,从发展机遇看,河南内河航运有三大利好:一是加速对接“海航丝绸之路”。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到,到2025年,河南省水路货运量突破7000万吨。“十四五”期间,河南全省内河航运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建设航道500公里。可见,省级层面的内河航道和港口规划为河南的内河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为后续河南内河航运的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河南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将在未来迎来一个大发展。二是公司化运营内河航运。河南在省域港口整合上不断提速,2022年3月,中豫国际成立,与周口、信阳、漯河、平顶山四地市联合出资组建河南中豫港口集团,实现河南省四级及以上航道和港口管理运营“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对外。中豫国际作为河南省内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和内河航运的建设者、运营者和管理者,可以有效整合全省的河道港口资源,一方面有利于有效统筹协同公路、铁路、水路和陆港的交通衔接,另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各地市港口的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形成整体合力,提高竞争能力。三是江淮运河促进中原水运通江达海。8月19日,来自周口港的两艘满载126标箱货物的货船,顺利通过江淮运河安徽寿县东淝河船闸,驶往芜湖港,标志着周口至长江途经江淮运河的新航线正式开通使用。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淮运河的顺利通航,形成了与京杭运河平行的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缩短了周口港进入长江中下游航线里程近400公里,为进入长江的周口港货船节省了航运时间和成本,水运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航运时效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困扰淮滨航运多年的“卡脖子”工程——下游安徽省境内临淮岗复线船闸提升改造工程已正式施工,并拟于2024年上半年竣工投入使用。面对全新的发展契机,河南内河航运能否成为继郑州航空港、中欧班列(郑州)之后河南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河南内河航运又能否再续千百年前中原漕运的辉煌?内河航运具有运力大、成本低、能耗少的独特优势,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从河南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看,实现河南人的“通江达海 ”梦,需要着力发展内河经济,筑大运河经济带。
构建“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推动河南水运通江达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站在中部崛起的战略高度,导入河南内河航运顶层设计。健全完善河南内河航运顶层设计,需要高规格打造载体、高标准编制规划,高水平运营管理,制定港口和航道航地方性法规,提升水路运输服务效率,增强航道通航保障能力。从中部崛起的战略层面看,内河航运是沟通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黄金大通道,肩负着中原区域通江达海的战略重任,是河南融入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入贯彻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以及完善航道与港口布局、延伸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有重要意义。从河南省发展格局看,内河航运是继国际空港、中欧班列之后又一个带动河南对外的战略新举措,能为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支撑。一方面,在现有内河航运政策基础上,完善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整体布局规划;另一方面,从内河流域角度和市县区发展角度,制定市级航运规划和县区的港口总体规划。从河南区域发展看,内河航运重点发展区域有三处:一是处于沙颍河流域的周口、漯河、平顶山、商丘、郑州等城市;二是处于淮河流域的信阳和驻马店;三是处于汉江支流的南阳。这些城市及下属区县作为推动航运发展的主体,一方面从区域港口协调发展的角度,统筹协调好沙颍河流域港口功能定位分工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需要站在城市发展顶层设计角度,统筹经济发展与航运建设的关系,做好港口功能定位,城港融合发展。